槽型光電傳感器(也稱為槽式光電開關或U型光電傳感器)是一種基于光電效應的檢測裝置,其核心結構為發射器與接收器對向安裝在U型槽兩側,通過檢測光路是否被遮擋來實現對物體的非接觸式檢測。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詳細說明: 一、基本結構- 發射器:通常為紅外線或可見光LED,持續發射調制光束(如脈沖光)。
- 接收器:包含光電二極管或光電晶體管,用于接收發射器發出的光信號。
- U型槽:發射器與接收器分別位于槽的兩側,形成固定間距的光路通道。
- 信號處理電路:對接收到的光信號進行放大、濾波和比較,輸出開關量信號(如TTL電平)。
二、工作原理1. 對射式檢測(默認狀態)- 光路暢通:當槽內無物體時,發射器發出的光直接射入接收器,接收器輸出高電平(或低電平,取決于電路設計)。
- 光路遮擋:當物體(如金屬片、塑料件、標簽等)進入槽內并遮擋光路時,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強急劇下降,信號處理電路檢測到閾值變化后,輸出電平翻轉(高→低或低→高)。
- 輸出信號:通常為NPN或PNP型晶體管輸出,可直接驅動繼電器、PLC或微控制器。
2. 調制與解調技術(抗干擾設計)- 光調制:發射器以特定頻率(如1kHz-100kHz)發射脈沖光,而非連續光。
- 信號解調:接收器僅響應與發射頻率匹配的光信號,濾除環境光(如日光、熒光燈)的干擾。
- 優勢:提高檢測可靠性,避免誤觸發。
三、關鍵特性與參數- 槽寬(Gap Size)
- 定義: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間距(通常為2-30mm)。
- 影響:決定可檢測物體的最大厚度。例如,槽寬5mm的傳感器僅能檢測厚度≤5mm的物體。
- 響應時間
- 定義:從光路被遮擋到輸出信號變化所需的時間(通常為0.1-10ms)。
- 應用:高速生產線需選擇響應時間短的傳感器(如≤1ms)。
- 輸出類型
- NPN/PNP型:常開(NO)或常閉(NC)觸點,需根據負載類型選擇。
- 線制:
- 2線制:電源與信號共用,適用于簡單控制。
- 3線制:獨立電源、信號和地線,抗干擾能力更強。
- 檢測距離與精度
- 檢測距離:固定(由槽寬決定),無需調節。
- 精度:取決于光斑大小和物體邊緣銳度,通常為±0.1mm。
四、典型應用場景- 物體計數
- 示例:包裝線上的藥瓶、瓶蓋計數,通過檢測每個物體通過槽時的信號跳變實現。
- 位置檢測
- 示例:電梯門安全光幕,檢測門關閉過程中是否有障礙物進入槽內。
- 方向判斷
- 示例:結合兩個槽型傳感器,通過信號時序判斷物體運動方向(如傳送帶分揀)。
- 透明物體檢測
- 示例:檢測玻璃瓶、薄膜等透明物體(需選擇對透明材料敏感的型號)。
- 液位控制
- 示例:檢測浮子是否到達指定液位高度(需槽寬與浮子直徑匹配)。
|